2013年7月4日 星期四

B10131014陳翔方

基本設計
單元一:直棱體



一、作業宗旨:
優美的形體與普通的形體區別關鍵處就在於它們比例的精確性。
本單元通過對於選擇主導形體、次要形體與附屬形體之間的關係,挑戰創造各個形體的統一性。

練習原則如下:
1.
仔細定位各形體軸線的方向性。
2.
保持各形體間的軸線穩定感(相互垂直)。
3.
不斷以所有的方位對設計進行構想,確保你能從各個角度觀察。
4.
思考如何把形體連結起來(相貫、楔入、支撐)。

二、材質:
PU
、石膏

三、尺寸:約略30x30x30 cm³,或最長邊以不超過60cm為原則

四、設計理念:
  以一較大立方體作為主體,先給了整體穩重的感覺也作為焦點的背景襯托。在主要形體上嘗試表現「面」的特性,次要形體則選擇了小型一些的「體」嵌合於主形體上。在主要次要兩形體交接處則加上一片狀附屬形體予以貫穿,使得三形體交接處形成焦點。
  而原先設計時沒有考慮到一些尺寸的整合使得整體顯得有點凌亂、沒有焦點,在經過修正後於比較不屬於焦點的尺寸比例作了整理,慢慢的把主體、次要及附屬表現凸顯出來。

五、模型製作過程:
  以保麗龍製作草模,在放大成一比一之前尚作了一些尺寸的修改。放大後為了顯示出次要形體、主要形體、拉長的附屬形體之間視覺長度的層遞,放大了次要形體也將主形體加寬。
  確定尺寸後以PU作為基底雛型,疊上批土、烘乾、磨平。在這個階段使用係數為100的水砂紙。為了確認每條稜線皆水平垂直,必須重複疊蓋批土、並磨至光滑、符合垂直。接縫處也是非常重要的地方,平面處修至沒有接合痕跡,而向內的接合及接縫則使用了比較小塊的砂紙磨平。

  為了表現棱角的完整,即使平面已達平整仍在邊角補了很多批土再慢慢修掉多餘部分,把完整的稜線及相互垂直的尖角修出來。很想強調這個部分,所以重複的修蓋了很多次。最後用係數為400的水砂紙將表面的粗糙磨製痕跡磨到光滑。
六、完成品:
  發現磨過多露出了一些PU的顏色,因此再補了兩次批土蓋過去。重複修了幾次比較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稜角的部分特別花時間,所以移動時得特別注意不去撞壞。

七、
心得:
  這次的作業發現常常會磨過頭以至於露出PU,之後遇到相同情形必須考慮先堆疊一定層數後再磨平會比較好。由於要強調邊緣常常變成剛蓋上去的又因為磨到跟邊緣一樣平而又磨掉了,有點本末倒置。應先疊一定厚度,邊緣才是細節修整部分。此外PU切割上還是多多少少有所誤差,因此批土剛蓋上去的幾層能讓整體蓋到邊相互垂直水平會比較好。在割製PU時誤差不要過大,精準的尺寸可以節省相當多的時間。
  另外則是批土的溼度會影響磨的效果。如果沒有等待批土完全乾就磨製很容易把批土整塊的弄下來,又會枉費剛剛蓋上去的部分。而邊緣的修製是相當需要謹慎的,最好是慢慢一些一些的把多的地方磨除,施力點是靠近平面本身而不是集中邊緣。若是用力不均,很容易在邊緣磨出彎角。若是遇到角的部分很容易需要多堆疊幾次再磨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