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業宗旨:
優美的形體與普通的形體的區別關鍵處就在於他們「比例的精確性」。 本單元通過對於選擇主導形體、次要形體與附屬形體之間的關係,挑戰創造各個形體的統一性。
二、作品材質:
PU、石膏
三、尺寸:
約略30x30x30平方公分,或最長邊以不超過60公分為原則
四、造型:
三個塊體以相互垂直的方式組成一直稜體。造形構成需要有線、面、體,還要考慮各個形體軸線的方向性,並配合不同感覺的連結,像是貫穿、嵌入或是支撐,來達成這項作品的完整性。
五、設計理念:
將一個長方體作為主體,在其中一個側面使一個長方體直立向上,另一側面用疊上的感覺鑲嵌一個小立方體,希望造成向上、向右的延展,而兩側長方體的排列一前一後也是希望造成視覺上前後的方向性,而也因為整體有種L形感覺,所以造成向上延伸的長方體與另外兩塊立方體間的空間感。
六:模型製作過程:
在構圖時遇到一些困難,因為之前幾乎沒有畫立體圖和三視圖的經驗,所以儘管有許多組合在腦中浮現,但是要真的畫在紙上還要花另一番工夫。而且當將腦中的草圖畫在紙上時還要斟酌大小、尺寸以及嵌合的方式,並且要符合老師所說:線、面、體及軸向等條件,對我來說是一個挑戰及很棒的學習。
前後總共做了兩個草模,一個是邊長縮小二分之一的,一個是一比一的保麗龍模型。在做草模中我學到:即使畫了立體圖和三視圖,但是當平面變成立體被更清楚的看見時有些地方會因感覺會不一樣需要修改,而在放更大到一比一大小時那整體的效果已也可能不同,所以為求精準及平衡需要在做作品前製作草模,這樣不只可以使作品更精細也能事先熟悉製作PU時的感覺及步驟。
成品的製作需要花很多心思,先是用線鋸機割PU,再用補土將割好的立方體組合,最後再上批土。只有簡單三步驟,但是上批土一點都不能馬虎,要非常仔細及有耐心才能將面磨平、將角磨得銳利。最後,還要將直稜體的完成品完完整整護送到發表會場,放在黑色展布及展板上進行發表才算完成。
七、心得感想:
這是我的第一個工設作品,在做的時候其實很開心、很期待。
在這次過程中我學到很多,像是思考三個立方體的尺寸、方向及排列使其達到一個平衡,形成一種和諧的美,或是製作作品的耐心及仔細,還有想辦法使自己不要在交作業前一天熬到四、五點的時間管理等。
不論是切割保麗龍、PU,補補土、上批土等對我而言都十分新鮮,或許會因為作品及課業感到壓力、疲憊,但是在過程中我真的很樂在其中,也很感謝老師及幫助我的好朋友及同學。
而在看到完成品時心中的成就感及喜悅,我相信自己一定會一直存在我心裡,我也希望自己能夠一次次進步,不斷地學習、吸收新的知識及涵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