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4日 星期四

B10131001楊蕙慈

基本設計----------直稜體



     班級:四工設一A

      指導老師:曾誰我

    組別:A1單號組

姓名:楊蕙慈

      學號:B10131001 

作品





       

設計理念

設計理念本次直稜體作業,我想以三個塊體展現
出空間感大小比例的對比性,所以用大塊體做底
,再以半塊體為輔,最後小塊體用細長型的長條
表示,三者大中小的擺放軸向也不相同,藉此用
來表現空間感,而小塊體的長條狀也和大塊體的
塊狀形成對比性,整體的感覺讓它呈現出穩固性
,穩定性也讓他不缺乏視覺效果,從不同角度看
有不同的感受。

草模設計
               



尺寸

                                         
感想心得

這次的直稜體作業是開學的第一個作業
從畫設計圖到用到保麗龍做草模,到最
後用PU做出完整的作品,一系列的東西
都是我的嘔心瀝血,不管別人欣不欣賞
喜不喜歡,是否符合老師的要求,我都
覺得完成 一件作品,是一件值得光榮和
開心的事,而且發表時,我有被點到發
表,我覺得很開心,雖然過程真的有點
無趣,也覺得有點疲累,但一切都非常
值得。



                 

B10131032劉穅樺

基本設計
單元一:直稜體

授課教授:曾誰我、翁註重
指導教授:翁註重
班級:四工設一A
學號:B10131032
姓名:劉穅樺

一、作業宗旨:
   優美的形體與普通的形體區別關鍵處就在於他們的比例的精確性。本單元通過對於選擇主導型體、次導形體與附屬形體之間的關係,挑戰創造各個形體的統一性。
二、作品材質:
PU、石膏
三、尺寸:
約略30x30x30x30 cm*3,或以最常邊不超過60cm為原則
概念圖:


製作過程:

完成圖:


經多次修改最後的設計概念就是將最穩重的當作基底,再以柱體當作
線向上延展,最後再以將整個重心拉穩。
製作心得:
  這次作品有經過很多次的修改及討論,雖然最後線的延展性沒有表現出來。
模型製作過程第一層批土比較難控制,接下來就是將PU得稜角磨出來,在磨的時候不能只磨邊角這樣會使得面不平整導致中間高兩邊低,所以在磨稜角時還需要注意許多事項,還有在上批土時也要注意要將批土顆粒壓平要不然烤乾出來後會有氣泡或凸點。


總結:這次不管在設計作品或將模型做出來得過程中都是需要經過許多討論與修改才能將作品最好的一面表現出來。

B10131014陳翔方

基本設計
單元一:直棱體



一、作業宗旨:
優美的形體與普通的形體區別關鍵處就在於它們比例的精確性。
本單元通過對於選擇主導形體、次要形體與附屬形體之間的關係,挑戰創造各個形體的統一性。

練習原則如下:
1.
仔細定位各形體軸線的方向性。
2.
保持各形體間的軸線穩定感(相互垂直)。
3.
不斷以所有的方位對設計進行構想,確保你能從各個角度觀察。
4.
思考如何把形體連結起來(相貫、楔入、支撐)。

二、材質:
PU
、石膏

三、尺寸:約略30x30x30 cm³,或最長邊以不超過60cm為原則

四、設計理念:
  以一較大立方體作為主體,先給了整體穩重的感覺也作為焦點的背景襯托。在主要形體上嘗試表現「面」的特性,次要形體則選擇了小型一些的「體」嵌合於主形體上。在主要次要兩形體交接處則加上一片狀附屬形體予以貫穿,使得三形體交接處形成焦點。
  而原先設計時沒有考慮到一些尺寸的整合使得整體顯得有點凌亂、沒有焦點,在經過修正後於比較不屬於焦點的尺寸比例作了整理,慢慢的把主體、次要及附屬表現凸顯出來。

五、模型製作過程:
  以保麗龍製作草模,在放大成一比一之前尚作了一些尺寸的修改。放大後為了顯示出次要形體、主要形體、拉長的附屬形體之間視覺長度的層遞,放大了次要形體也將主形體加寬。
  確定尺寸後以PU作為基底雛型,疊上批土、烘乾、磨平。在這個階段使用係數為100的水砂紙。為了確認每條稜線皆水平垂直,必須重複疊蓋批土、並磨至光滑、符合垂直。接縫處也是非常重要的地方,平面處修至沒有接合痕跡,而向內的接合及接縫則使用了比較小塊的砂紙磨平。

  為了表現棱角的完整,即使平面已達平整仍在邊角補了很多批土再慢慢修掉多餘部分,把完整的稜線及相互垂直的尖角修出來。很想強調這個部分,所以重複的修蓋了很多次。最後用係數為400的水砂紙將表面的粗糙磨製痕跡磨到光滑。
六、完成品:
  發現磨過多露出了一些PU的顏色,因此再補了兩次批土蓋過去。重複修了幾次比較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稜角的部分特別花時間,所以移動時得特別注意不去撞壞。

七、
心得:
  這次的作業發現常常會磨過頭以至於露出PU,之後遇到相同情形必須考慮先堆疊一定層數後再磨平會比較好。由於要強調邊緣常常變成剛蓋上去的又因為磨到跟邊緣一樣平而又磨掉了,有點本末倒置。應先疊一定厚度,邊緣才是細節修整部分。此外PU切割上還是多多少少有所誤差,因此批土剛蓋上去的幾層能讓整體蓋到邊相互垂直水平會比較好。在割製PU時誤差不要過大,精準的尺寸可以節省相當多的時間。
  另外則是批土的溼度會影響磨的效果。如果沒有等待批土完全乾就磨製很容易把批土整塊的弄下來,又會枉費剛剛蓋上去的部分。而邊緣的修製是相當需要謹慎的,最好是慢慢一些一些的把多的地方磨除,施力點是靠近平面本身而不是集中邊緣。若是用力不均,很容易在邊緣磨出彎角。若是遇到角的部分很容易需要多堆疊幾次再磨除。




B10131007楊禎

基本設計
單元一:直棱體



授課老師:曾誰我 翁註重
指導老師:曾誰我
班級:四工設一A
學號:B10131007
姓名:楊禎



一、 作業宗旨:
  優美的形體與普通的形體區別關鍵處就在於它們比例的精確性。
  本單元通過對於選擇主導形體、次要形體與附屬形體之間的關係,挑戰創造各個形體的統一性。
二、作品材料
草模:保麗龍
精模:PU發泡材、披土

三、造形
設計三個有明確比例的矩形,並將三個物件組合起來,營造出點線面與虛實空間的美感。
四、尺寸
約略30x30x30立方公分 最長邊不超過60公分

五、草模

用保麗龍製作草模,因為材料方便切割,取得容易,完成品也是白色,能夠清楚了解成品的效果。
由最大的立方體,以及面(),線()構成,從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面相,細長的柱體在某些角度是扮演點的角色。用三個實體營造出虛實的空間感,並講求部對稱,但是視覺平衡的形態,讓形體有種部對稱的美感,較活潑不呆板。





六、完成品
最後選出的模型是由一個面以及柱體撐起一個塊體,因為塊體是體型量感最大的,油亮感較輕的面柱體支撐有種不平衡的衝突感,在不穩定的結構中尋求穩定感,我覺得很有趣。
並用三個矩形營造出很強的虛空間,讓造型整體有輕盈的感覺


七、作品心得

 這次的作品製作精模的過程需要很大的耐心,因為每上一層披土就要磨平一次,總之過程就是不停的磨,因為直棱體的形態非常簡潔,所以模型一定要非常光滑,邊線跟角也要非常明確,才能清楚的表現點線面的美感,所以在製作過程中除了耐心還要非常細心。邊線跟角的重點就是要平整銳利,最後我用披土補上缺角的部分,不需上一整層,等乾了,再用砂紙磨,就能夠做出很完整的細節。
這個作品讓我認真的思考了比例與虛實空間的美感關係,平常只會覺得一件作品很好看,但是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但是有了這次經驗後,了解到比例跟美感是絕對的關係,好的作品一定要有好的比例,不管是對稱、不對稱,都有美感的存在,要有好的設計,比例是最基本的要求。虛實空間的互動也是很有趣的關係,有時虛的空間還有更強的張力,能讓作品更有生命力。



B10131021黃婕


一、作業宗旨:
 優美的形體與普通的形體的區別關鍵處就在於他們「比例的精確性」。        本單元通過對於選擇主導形體、次要形體與附屬形體之間的關係,挑戰創造各個形體的統一性

二、作品材質:
 PU、石膏

三、尺寸:
 約略30x30x30平方公分,或最長邊以不超過60公分為原則

四、造型:
 三個塊體以相互垂直的方式組成一直稜體。造形構成需要有線、面、體,還要考慮各個形體軸線的方向性,並配合不同感覺的連結,像是貫穿、嵌入或是支撐,來達成這項作品的完整性。

五、設計理念
 將一個長方體作為主體,在其中一個側面使一個長方體直立向上,另一側面用疊上的感覺鑲嵌一個小立方體,希望造成向上、向右的延展,而兩側長方體的排列一前一後也是希望造成視覺上前後的方向性,而也因為整體有種L形感覺,所以造成向上延伸的長方體與另外兩塊立方體間的空間感。

:模型製作過程:
   在構圖時遇到一些困難,因為之前幾乎沒有畫立體圖和三視圖的經驗,所以儘管有許多組合在腦中浮現,但是要真的畫在紙上還要花另一番工夫。而且當將腦中的草圖畫在紙上時還要斟酌大小、尺寸以及嵌合的方式,並且要符合老師所說:線、面、體及軸向等條件,對我來說是一個挑戰及很棒的學習。


    前後總共做了兩個草模,一個是邊長縮小二分之一的,一個是一比一的保麗龍模型。在做草模中我學到:即使畫了立體圖和三視圖,但是當平面變成立體被更清楚的看見時有些地方會因感覺會不一樣需要修改,而在放更大到一比一大小時那整體的效果已也可能不同,所以為求精準及平衡需要在做作品前製作草模,這樣不只可以使作品更精細也能事先熟悉製作PU時的感覺及步驟。

成品的製作需要花很多心思,先是用線鋸機割PU,再用補土將割好的立方體組合,最後再上批土。只有簡單三步驟,但是上批土一點都不能馬虎,要非常仔細及有耐心才能將面磨平、將角磨得銳利。最後,還要將直稜體的完成品完完整整護送到發表會場,放在黑色展布及展板上進行發表才算完成。


 七、心得感想:
    這是我的第一個工設作品,在做的時候其實很開心、很期待。
    在這次過程中我學到很多,像是思考三個立方體的尺寸、方向及排列使其達到一個平衡,形成一種和諧的美,或是製作作品的耐心及仔細,還有想辦法使自己不要在交作業前一天熬到四、五點的時間管理等。
    不論是切割保麗龍、PU,補補土、上批土等對我而言都十分新鮮,或許會因為作品及課業感到壓力、疲憊,但是在過程中我真的很樂在其中,也很感謝老師及幫助我的好朋友及同學。
    而在看到完成品時心中的成就感及喜悅,我相信自己一定會一直存在我心裡,我也希望自己能夠一次次進步,不斷地學習、吸收新的知識及涵養。


B10131047楊貽淨

基本設計
單元一:

指導老師:曾誰我
班級:四工設一A
學號:B10131047
姓名:楊貽淨
尺寸要求:
大小不可超過60*60*60cm
模型製作過程:
分區塊將大面積的PU裁切
保持區塊間的水平垂直
塗抹上第一層補土
待其完全乾 以砂紙將表面磨至光滑
在塗上第二層補土
就這樣來回4.5層 使之不透原色
完全乾之後 把三塊組合 以牙籤與保麗龍膠使其密合
再上最後的補土使其達到完美


設計理念: 
紅藍兩塊形狀相似大小不同 上下交疊使其有種層次感 黃色是以板狀反方向延伸貫穿紅藍 製造出橫向虛感空間 整體搭配是想要有種樓梯般一層一層的感覺 而又不使其過於單調



心得:

從一大塊PU變成充滿自己設計感的直稜體 很新鮮也很有成就感 一開始的草圖思考 不斷想突破創新出與眾不同的感覺。模型製作的過程一開始雖有些障礙 不垂直 不光滑 指甲痕 撞裂痕 這都是在磨練自己 更加細膩小心 一層一層又一層達到自己的最理想狀態 儘管熬夜到看日出 或者弄得雙手沾滿乾掉的土 當作品完成的那一刻 感覺就像做了件好事 有種很充實的感覺 畢竟是自己從頭到尾親手完成的第一個PU模型。

B10131037傅俊豪

基本設計­­­­­-直棱體



  
授課老師:曾誰我、翁註重
指導老師: 曾誰我
班級:四工設一A
學號:B10131037
姓名:傅俊豪


作業宗旨

優美的形體與普通的形體區別關鍵處就在於它們比例的精確性。本單元通過對於選擇主導形體、次要形體與附屬形體之間的關係,挑戰創造各個形體的統一性。


作品材質:
PU、石膏。

作品尺寸:
約略30x30x30 cm,或最常邊不超過60cm為原則。

草圖發想:










設計理念


  主體分面體、方體、長方體,以不同軸向作為發展,讓視覺效果更有趣
看似橫軸向左右延伸不平穩,方體位於中央偏左,與橫向發展平衡,產生不協調的協調,右邊的虛體與左邊的實體產生視覺上的平衡,具有和平的意念。
在細部部分,視覺焦點會被放在塊體交錯地方,錯綜複雜反而形成一個有趣的點。



作品完成發表
完成品:
心得:

   此次作業讓我更聲深的體會產品的外觀設計,像是比例對於視覺的感覺很重要而要運用既有的東西發展成不同的作品需要一連貫的過程才能達成,要使作品有趣在於對感官的拿捏,心裡感覺其影響非常重要,也是基本設計的目的。

B10131006劉芳君

基本設計
直稜體






           
             授課老師: 曾誰我 / 翁註重
             執導老師: 翁註重
             班級: 四工設一A
             學號: B10131006
             姓名: 劉芳君



一.作業宗旨
    優美的形體與普通的形體區別關鍵處就在於它們比例的精確性
本單元通過對於選擇主導形體、次要形體與附屬形體之間的關係,挑戰創造個個形體的統一性。

二.材質
PU、批土

三.尺寸
約略30x30x30立方公分,最長邊不超過60公分

.製作過程
◎草稿1





◎草稿2

   ◎製作中
   

  ◎完成
    


四.設計理念
 嘗試用不同大小不同量體以表現作品的豐富性
 因此我使用了面體組合而成穿過極薄的面放置於較高的位
  置,而線放置於面的邊角上,則崁在面上,讓作品整體看起來是瘦高修長的。

      作品的高細薄使它看起來沒那麼牢固,似乎隨時會倒塌。我刻意不讓它看起來是穩固  
      的,作品便形成了不平衡的動態感;再者,因為有一個面的隔閡而使作品有了 “虛的
      空間”,也更多了一層意義。 

五.心得
第一次發表作業,感到很興奮也進而體會到做作業的辛苦。
學到了發表作業的遊戲規則,也可以在發表中從老師的講評和觀摩同學彼此的作品學   
到更多需要改進的機會。
在製作過程時與同儕間的相互比較形成良性競爭,從中發現自己不足的部分。尤其能從中了解設計師應保有的細膩心態與審美觀的訓練,自己也會更懂得要求作品上的每個小細節。